
广河:拒让子女接受教育 妇联团委联手告家长助学生重返校园
被告小娜的父亲坚持认为:“我家庭困难,家里也有病汉,这个学生坚决不上这个学。”
原告当庭出示证据以后,被告还是不答应。审判长马青良从情理、法理、道义等各方面对他进行教育、劝说,并严肃指出,拒绝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要承担法律责任。
经过马青良的释法、说服、教育、批评,被告最终同意将女儿送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并当庭签订了承诺书。
原告县团委、县妇联认为起诉的目的已达到,当庭提出了撤诉请求,法庭裁定准予撤诉。
当天下午,小娜就被送到了广河县一中办理了相关入学手续,学校为她发放了课本、作业本、校服等。重返课堂的小娜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控辍保学难度减小
这起县团委、县妇联诉被告马某监护权纠纷案缘何要放到广场上公开开庭呢?
马青良法官解释了其中缘由:广场人员密集,利用巡回审判,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不送子女上学是违法的,同时,群众通过直观的旁听,把这项法律宣传到群众之中,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据了解,自案件公开审理以后,“不送孩子上学要吃官司”的话题成为当地街头、饭桌上人们谈论的最热话题。庭审实况视频上传至网上后,也成为当天全县各类视频中点击量最高的。
庭审结束后,曾一度认为“我的女儿我说了算”的小娜父亲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个开庭,我也了解到不让孩子上学,我们大人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也想通了。”
旁听了案件的村民马老汉说:“这对我的观念影响特别大,以后我的孩子、孙子一定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据介绍,这起案件审理以后,从各乡镇的反馈情况来看,“控辍保学”这项工作做起来难度小多了,各乡镇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控辍保学”的任务。
据统计,2018年,广河县人民法院共受理“控辍保学”的同类案件共5件,全部审结,5个孩子都送到了学校。
马青良说,“控辍保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学期开始后,可能还会有这种案件,法院已经做好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尽快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
-
青海湟源县基层法庭:从“坐堂问案”到“送法上门”
-
媒体评论:“大妈恶语骂人被行拘”是一堂普法课
-
2020年青海法院共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060件
-
西安一国企出纳受审 贪污公款130余万元潜逃22年
-
西安一男子因职务犯罪受审 致公共财产损失270余万元
-
2020年西安中院结案3.11万件 司法助力高质量发展
-
甘肃探家事纠纷解决机制 以家暴、监护权变更等典型案例“释法”
-
西安中院发放涉民生系列执行案件案款8500余万元
上篇 | 汉中:“货郎”众口话脱贫 “慢火车”里“赶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