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中:“货郎”众口话脱贫 “慢火车”里“赶场子”
为解决沿线村民外出务工及就医等出行难题,汉中铁路职工的通勤车连续十四年向普通旅客开—放—
1月23日清晨6时,雪后的陕西汉中市寒风刺骨。汉中车务段汉中火车站9站台,返乡探亲的郑小华和妻子推着行李箱,踏上了回阳平关老家的8361次绿皮车。
小两口发现,这列车“长”了,变成了5节。“对,多了一节乡村集贸市场,一会儿你们也可以去赶赶集……”列车长冯凡萍说道。
8361/2次列车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为方便汉中片区铁路职工上下班而开通的通勤车,由汉中车务段汉中站客运人员值乘。这趟列车单程运行117公里,沿途经过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沿路沟壑密布,交通极为不便。
为解决沿线村民外出务工及日常探亲访友、就医求学等出行难题,列车连续14年向普通旅客开放,并从起初的2节车厢,逐渐增加至4节硬座车厢。但区间最低1元、全程7.5元的票价未曾上涨,被沿线职工家属和山区群众称为“幸福乡村号”。
乘车途中赶个“场”
“第一次看到这种火车集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郑和妻子在标有“乡村集贸市场”的车厢里转悠。
市场大致分了3个区域,靠前面一进门,一侧是放置背篓及大件物品的置物区,另一侧是蔬菜初级农产品置放区;中部一侧是货架,可以放置带包装的初级农产品;另一侧是几排面对面的木座椅,可方便乘客、买卖双方议价、休息。后部是清洁区,设有洗手池等。
“售货的老乡一般年龄偏大、生活不宽裕,不会用微信、不会上网,就靠赶场的机会卖卖山货。”冯凡萍解释道,“去年我们在列车上搭建了‘乡村淘’信息交流平台,在每节车厢两端设置了信息交流板,只要有山货农产品销售和购买需求的群众,都可以免费将信息登记在板上。”
时间久了,信息量大了,这个平台也无法满足更多群众的交易需求。”冯凡萍的讲述吸引了其他旅客,大家都凑过来听她介绍,“我们就继续琢磨,看能不能挂一节‘超市’,既方便村民卖山货,又方便乘客购买,同时沿线职工上下班也能就近买点蔬菜、土鸡。”
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采纳了车班工作人员的建议,决定升级改造小慢车,为其加挂一节“特殊的行李车”。集团公司客运部、汉中车务段指挥中心、车辆部等多部门联手,斥资50多万元,打造了交易山货的“乡村集贸市场”。
-
甘肃定西土豆迎丰年更增收
-
秦巴山区脱贫攻坚:敢叫天地换新颜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
青海省德令哈市安康村贫困户“藜麦老汉”脱贫记
-
扶风县“五群”工作法助力脱贫攻坚
-
2019年“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网评引导活动在佛坪县启动
-
甘肃庆阳贫困妇女巧手匠心非遗“闯世界”
-
铜川:从贫困户到养蜂达人的“转型”之路
-
平利:村里来了脱贫攻坚的“总队长”
上篇 | 陕西“绿皮车”上的民俗文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