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农银行

从“干旱”到“暖湿”西北地区如何应对

西安在线 | www.cnxaol.com | 2019-11-15 09:54:51

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西北地区是受气温上升等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怎样避免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灾害?“要增强多灾种并防意识,针对气候极端化加剧趋势,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尤其是抗旱和防汛要两手抓。同时,要增强气候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风险防控。”张强建议。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研究员认为,西北地区降水到2040年左右可能会发生变化,由增多变为减少趋势,水资源将如何变化,应予以关注。姜彤等专家认为,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2050—2070年可能不再增加。“气候地理格局决定了西北地区不会变成江南,西北地区应继续大力节水、全民节水、精细化用水。同时,要尽早谋划水安全长期战略,研究以后降水和径流减少了怎么办。”姜彤强调。

专家认为,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虽然短期内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利弊皆有,但如果增温幅度过大,可能更多弊端会显现出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仍然非常必要。

在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洁白、壮观的老虎沟12号冰川前,记者看到,冰川融化后的潺潺流水,顺着河谷蜿蜒而下。冰川融水给下游河西走廊的人们带去了极其宝贵的水资源。没有祁连山冰川,就没有河西走廊绿洲的生态用水。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介绍,在河西走廊西部,河流径流量约1/3源于冰川融水,有的甚至一半源于冰川融水。

然而,随着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总体呈现持续加速退缩状态。1958年至今的监测数据表明,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了300多米,平均每年消融退缩6米以上。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负责人对记者说,冰川消融退缩,冰雪融化提前,年内冰川消融期增长,冰雪融水径流形成的时间提前,有利于缓解流域春旱缺水状况,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长期影响弊大于利——冰川规模持续萎缩,冰川融水资源急剧下降,高山区冷岛效应减弱,不利于降水形成,会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来看,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对当地而言是利弊兼有,但从长期发展来看,风险会越来越高。”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毛炜峄说,“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会越来越大,导致极端干旱多发、海平面上升等。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是全球共同责任。”

姜彤认为,西北地区气候条件独特,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应对气候变化应采取以适应为主的战略,有针对性地应对气候变化。西北地区能源资源富集,传统高碳经济比重较大,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必然选择。张强建议,“西北地区应该大力发展风电和光电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控制增温幅度做出积极贡献。”

1 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编辑:西安在线]
更多资讯 相关 | 气候
下篇 | “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生态畜牧合作社让牧民“鼓了腰包”
上篇 | 西安财经大学把扶贫收获带进思政课堂
西安在线网友评论
网站介绍 | 服务协议 | 营销推广 | 本网招聘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西安在线 WWW.CNXAOL.COM
Copyright© 2016-2024 CNXA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