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攒钱造飞机 毕业5年后成品捐母校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19日,一场捐赠仪式在陕西渭南蒲城举行,深圳一家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陈墨,将一架固定翼小飞机捐给自己母校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而这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飞机,是陈墨在读大学时靠着给手机贴膜和卖烤肠赚来的钱制造出来的。
10月20日陈墨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我现在的公司就是制造飞机的,这架小飞机是我梦想的起点,母校也是梦想的起点,把这架飞机捐给学校,应该是它最好的归宿。”
大学时被“农民造飞机新闻”激励
1989年出生的陈墨是陕西渭南人,从小生活在乡村,家里条件并不富裕。陈墨告诉北青报记者,高中时,他原本打算报名当空军飞行员,但是因为眼睛近视无法如愿,退而求其次,他选择考取飞行器制造专业,为此他还经历了多次复读,直到2010年的时候,终于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机电工程系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进入大学不久,我看到了一篇农民造飞机的新闻报道,当时对我激励挺大的,我想着自己是学习飞行器制造专业的,应该可以造出一架飞机来。”陈默说,“之后我就天天泡在国外的飞机制造爱好者网站和论坛上,还从外国航空爱好者那里买到了一种小型飞机的制造图纸。”
陈墨后来还和学校借到了一间空闲的仓库,开始一点点搭建他的梦想。
给手机贴膜烤肠攒钱圆梦
对于陈墨来说,如果没有奖学金,他的学费都是问题。
“但是造飞机的梦想一直激励着我,为了赚钱买发动机和零件,我到处打工,给手机贴膜、代理手机充值卡、卖烤肠、卖奶茶,一根烤肠我只赚3毛5分钱,但是好的时候一天能卖800根,就这样一点点的,把这架飞机的钱攒了出来。”他说,“那个时候人是很孤独的,几乎没有时间交朋友,白天要上课,就只能抓紧课余时间去打工赚钱,剩下的时间一个人闷在仓库里,很多同学也不理解,好多人都说我是‘被飞机门夹了脑袋的人’。”
经过15个月,陈墨终于在学校的这间仓库里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2012年12月26日,他把飞机拉到了西安南三环的一条还未开通的公路上进行试飞,很多国内的航空爱好者得知消息后也从各地赶来参加他的试飞。
因为本身就是学习飞行器制造转业,在飞机建造时和试飞前,陈墨就考虑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而据我国民用航空总局《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超轻型飞行器”一章中规定,只要空机重量小于116公斤,时速低于100公里,载人为1人,就无需向空管部门申请适航证。陈墨的这架飞机组装好之后,空机重量大约113.4公斤,仅乘坐一人,具有起飞的合法性。
上篇 | 西安市临潼区秦汉大道中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4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