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天路上的坚守与奉献 走近昆仑山下养路工
有一次,昆仑山车站附近突降暴雪,钢轨被积雪掩埋,车间全体人员连夜抢修,连续三天驻守现场,夜间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只能在车里抱着取暖;2017年元旦当晚,车间接到应急抢险任务,此时菜刚上桌,大伙儿还没动筷子,就匆忙赶往现场,回来时已近晚上10点,没吃几口就去睡了。
养路工作靠体力,也靠脑力,尤其在处理突发情况时,要快速判断险情,迅速抢修。为此,于本蕃在车间成立了多个攻关小组。
“无论多累,每晚准时开会,讨论今天在作业中出现的难题,攻关小组再研究总结。”车间养路工曹智义说,越是艰苦,越是要创新,如今攻关小组已完成高海拔地区线路“小坑”整修等多项成果。
这群“拼命三郎”回到宿舍后,也会互相调侃、打闹,但只要聊起家人,每个人的眼角都会不自觉地泛起泪光。
今年春节,于本蕃值班,这是他在山上度过的第8个春节。他说,希望除夕之夜不会遇到极端天气,“能跟工友们好好吃一顿年夜饭,完整看次春晚”。
记者问他,拼了命在这儿坚守,值得吗?他慢吞吞地说:“没有值不值得,这里需要有人守护”。问及其他人,也是这句话。在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这群平均年龄35岁的汉子,坚守了13年。
临近深夜12点,总有一辆从拉萨驶来的客车在经过望昆车站时会发出长鸣。于本蕃说,这鸣声已经成了他们的安眠曲,“听到这声音,就能好好睡了”。
“格拉段的路很艰险,但驻守格拉段上的人很保险。”一位长年奔波在青藏线上的火车司机告诉记者。在这段全线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灾害最多的冻土线路上,有像于本蕃这样的一群人在默默守护,很让人放心。
来源:新华网 作者:魏玉坤 王浡 [编辑:西安在线]
-
宝鸡供电段凤州供电车间秦岭北麓铁路隧道的“堵漏人”
-
“95后”铁路夫妻:“小家”常年流动在甘宁两省区铁道线上
-
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道的守护者:继承守护是我的使命
-
甘肃敦煌:听说有人在茫茫戈壁上找到了“世外桃源”?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绿电通道上的“空中飞人”
-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逐鸟人”:黑脸蛋是我们的“标配”
-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高原“送电人”的节日坚守
-
海西州天峻县柴达木盆地“在线”不打烊的“90后”气象台长
上篇 | 青海残联促就业 心智障碍者组成洗车行生意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