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着新航程扬帆奋进!从小岗精神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一个村庄的位置可以有多高?
安徽,小岗村,以不到100米的海拔标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
一枚手印的力量可以有多大?
立下生死契,按下18枚红手印,释放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始动力。
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大地……正是从那一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开启了伟大的实践征程。
历史是不断延续的进程。在中国迈入新时代的今天,让我们重温小岗精神,从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中汲取力量,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荣光。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展示领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15年7月8日摄)新华社发
“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
——小岗“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起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人民踏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摘自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冬日的皖东北,阳光普照。“凤阳县小岗村”的门楼矗立在村西头,门楼下笔直宽敞的马路直通村里,两边是一栋栋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农家乐、农村电商等招牌随处可见。
离村民文化广场不远,有一栋三层小楼,墙壁颜色深浅不一,这是“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宏昌的家。这里40年前是一间茅草屋,上世纪80年代盖起了平房,此后几乎每十年,房子就加盖一层。
“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当年亲手起草生死契的严宏昌坐在宽敞的客厅里回忆。
1978年冬夜,小岗人托孤求生、立誓为盟,在一张破损褶皱的薄纸片上,按上18枚鲜红手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如今,这张10多厘米见方的纸片,作为改革开放的珍贵物证,静静陈列在国家博物馆。
上篇 | 食药监总局:凡称能防治疾病的保健品一律别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