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农银行

媒体聚焦:庄稼地里也能“长文化”

西安在线 | www.cnxaol.com | 2021-07-18 14:25:03

我的自传体小说出版了,书名叫《出路》。

20岁前的我,生活在宁夏西海固一个没有“出路”的地方。村子四周,除了山,还是山。一个驴背上的辍学女娃眼里的世界,不是张家的鸡刨了李家的粪,就是李家的牛踩了张家的埂。

2000年,政府组织移民搬迁,我家迁到了红寺堡。从那时候开始,眼里的世界天天都在发生变化。没几年,这里已满是紫色、黄色、红色,那是我们建起的酿酒葡萄、黄花菜和枸杞基地……

这样多彩的新生活,把它记录下来该多好啊。在种地打工间歇,我开始用手机写这些变化。

家里人不理解。我妈说:“你一个农村女人,一天到晚捣鼓手机,能顶饭吃?”丈夫也不支持,说我是浪费时间。

但我还是坚持写。不停地写。几年下来,摁坏了十几部手机。

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庄稼地里也能“长文化”——这些年,我出了六本书。2018年,我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从黄土地走进人民大会堂。

记者朋友称呼我是“拇指作家”,我喜欢这个称呼。

2018年5月,我参与筹办镇上的首届农民阅读节。第一个环节是农民朗诵比赛,尴尬的是,通知发出去,十万人的乡镇,报名的没几个。反复去动员,才来了29个人。一打问,一些姐妹们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更甭说参加什么朗诵比赛了。

于是,我就在村里成立“泥土书香读书社”,教大家读书识字。大人娃娃比着学。几年下来,连基础最差的,也能完整地读一本书了。

如今,农闲之余,朗读一段文章,背诵几行诗,成了村里的时兴事儿。

(本报记者王建宏采访整理)

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建宏 [编辑:西安在线]
更多资讯 相关 | 乡村振兴
下篇 | 2021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闭幕
上篇 | 甘南青少年公益研学“开眼界”:让课本知识“活”起来
西安在线网友评论
网站介绍 | 服务协议 | 营销推广 | 本网招聘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西安在线 WWW.CNXAOL.COM
Copyright© 2016-2024 CNXA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