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农银行

“飞地”成为安康经济高速发展新引擎

西安在线 | www.cnxaol.com | 2019-09-18 19:38:34

以创新思维突破发展空间限制

按照国家和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安康市除月河川道等一些点状区域之外的县区均为国家限制和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10个县区中有9个被列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被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陕西省安康市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面积高达91.9%;这里又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发展需求迫切。近年来,他们创新思路,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要想发展,就必须突破安康地域和行政限制,整合全市可用的优质土地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我们提出‘飞地经济’模式的初衷。”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

2013年9月,安康打破固有的行政区划限制,鼓励经济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的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白河县五个“飞出地”分别在具备良好开发基础的汉滨区恒口示范区和安康高新区两个“飞入地”征用土地建设飞地经济园区。

安康市市长赵俊民介绍说,飞地园区实行“飞出地”与“飞入地”县区合作共建。“飞出地”负责落实建设用地指标及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飞入地”负责落实园区建设用地报批、征迁,制定落实吸引企业入驻园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管理园区涉及的教育、民政、计划生育等社会事务。在利益分配方面,飞地园区的财税收入和经济发展成果由“飞出地”和“飞入地”共享。

“对‘飞出地’来说,是项目飞出去,产值留下来。对‘飞入地’而言,则是产业飞进来,人气聚起来,从而形成双赢局面。”赵俊民说。

“点”上开发 “面”上保护

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全域经济发展思路指引下,安康限制开发区域的县区进入了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

紫阳县委书记赵立根告诉记者,过去县上缺少土地资源,企业没地方投资建厂,劈山造城、填河造地又破坏生态。眼瞅着良好的生态资源就是无法转化为财富,生态产业只能停留在最基础的原料生产上,地方经济很难快速发展。现在县上创新融资机制支持飞地经济园区建设,引进返乡创业企业家在“飞入地”发展新型工业,在“飞出地”发展绿色富硒产业,既富了民,又强了县。

飞地园区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为秦巴山区优质产品在深加工后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提供了平台。记者调研发现,紫阳的天然富硒食品、产品价格成倍增长,生态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致富门路。焕古镇茶农张仁贵告诉记者,人还是那个人,园还是那片园。从2015年到2018年,他的7亩茶园鲜叶收入从3000元变成10万元,一下子增长了30多倍。

1 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波 刘书云 薛天 [编辑:西安在线]
更多资讯 相关 | 飞地经济
下篇 | “小黄鸭”“拉风”车载装饰受热捧 交警提醒:危险且涉违法
上篇 | 应急管理部:中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16年实现“双降”
西安在线网友评论
网站介绍 | 服务协议 | 营销推广 | 本网招聘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西安在线 WWW.CNXAOL.COM
Copyright© 2016-2024 CNXA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