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构筑绿色版图: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黄瘦”
为改变当地生态环境,在中央支持下,1950年4月陕西省政府制定了“东自府谷大昌汉,西到定边盐场堡,营造陕北防沙林带”的规划,随后允许承包国营和集体的荒沙、荒坡地。榆林有44万户农民承包荒沙地等900多万亩,涌现出不少千亩、万亩的个人承包造林治沙大户。
几十年来,沙区群众以“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精神,探索出“引水拉沙”“网格治沙”“障蔽固沙”“飞播造林”等治沙技术,为全国沙区治理开拓出有效道路。
通过不懈努力,目前,陕西157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治理,860万亩流沙现已基本达到固定半固定,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1.8%提高到33%,沙区植被覆盖度提高到60%。荒漠化治理使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创出绿色奇迹。
山青民富的绿色版图
最新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通过持续不断的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等措施,陕西森林面积已由1979年的447.1万公顷,增加到886.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1.7%提升到43.06%。
青山葱茏,绿树成行。而这些青山、绿树,也成为“金山银山”和“摇钱树”。目前,陕西林业特色经济林面积达2838万亩,其中木本油料林近2000万亩,核桃、花椒、油用牡丹面积分别达到1190万亩、273万亩、60万亩。
陕西省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林业产业占陕西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占贫困人口的53%,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新华社西安8月22日电题: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黄瘦”——陕西构筑绿色版图调查
新华社记者姜辰蓉
来源:新华网 作者:姜辰蓉 [编辑:西安在线]
-
第三届“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启动 推进林区生态高质量发展
-
定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 黄土高原谋绿色发展
-
青海海南州:昔日荒滩变绿洲
-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提升国土绿色质量
-
海东市:黄河上游最大支流的湟水河水质持续变优
-
青海三江源人工降雨成效明显 湖泊草地面积增加
-
“保护环境也是种修行”成甘肃甘南藏区的“全民共识”
-
毛乌素沙地横亘陕蒙“绿进沙退”看榆林
上篇 | 媒体评论:“斗气别车”现象的危害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