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农银行

甘肃入夏天气一反常态“旱区变江南”专家分析成因解困惑

西安在线 | www.cnxaol.com | 2019-08-07 23:50:08

多重原因促使西北干旱区进入暖湿周期

为何干旱区会出现强降水,甚至造成灾害?王澄海分析认为,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西北地区降水异常的直接原因,而大气环流异常归根到底还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王澄海进一步解释,往年7月,我国北方地区处于新疆脊的控制下,相对干旱少雨,但今年北极地区高压系统强大、低纬度系统不能如期北上;我国西北地区受新疆脊影响较小,处在宽大的低槽中。另外,近年来,西北地区处在降水增多的通道里,降雨偏多。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兰州大学气象台台长王金艳分析称,“今年以来,西风带异常活跃,造成青藏高原低槽和低涡增多,导致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冷空气和暖湿空气相遇,有利于形成降水。”

在气象资料梳理和专业的预测分析基础上,王澄海认为,我国西北地区正在进入一个暖湿周期,气候环境有向好发展的趋势。

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冰川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施雅风综合分析了西北地区气温、降水、冰川融水等变化资料后,提出了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换的推断。“根据观测和未来50年模拟预估的变化趋势来看,施雅风先生提出的判断非常准确。”王澄海补充道,西北多地降水增多除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外,人类活动的增强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候的异常。

面对“新常态” 趋利避害改善生态环境

对于包括甘肃在内的西北干旱地区来说,降水增多既是气候变化的“新常态”,也是“新挑战”:一方面,降水增多将有助于缓解旱情;另一方面,受强降水影响,黄土高原山大沟深的地形地貌极易形成洪涝等灾害,而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应对这些突发灾难时又成为短板,甘肃“爱水又怕水”。

王澄海等专家表示,面对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现象,当前西北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肃、四川、陕西一带的地质脆弱地带,应该加大对雷达和卫星等观测技术的投入力度,从而提高对极端降水事件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同时,在生态环保方面投入更多力量,对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建立更为科学和精细的模拟预案,科学调控实施退耕退牧,还林还草。

“当前,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雷达数量和监测能力相对较弱,监测范围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监测预警的需要。”王澄海说,在这一背景下,除了充分发挥现有监测预报手段外,建立以数值模式为核心的前沿技术研究,应用大数据、云技术等研发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迫切性。

王金艳认为,在进一步加强对西北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监测和研究的同时,要适应转型变化,趋利避害,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新华社兰州8月7日电 题:甘肃入夏天气“一反常态” 专家分析成因解困惑

新华社记者王铭禹、张文静

1 2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铭禹 张文静 [编辑:西安在线]
更多资讯 相关 | 天气
下篇 | 西安三交警遭当街殴打 打人者经诊断为兴奋躁动状态
上篇 | 山西泽州突发山洪致1人死亡5人失联
西安在线网友评论
网站介绍 | 服务协议 | 营销推广 | 本网招聘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西安在线 WWW.CNXAOL.COM
Copyright© 2016-2024 CNXA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