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源头区域玛沁县首次监测到雪豹交配完整影像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雪豹项目团队18日披露,布设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黄河源头区域的红外相机首次监测到雪豹交配完整影像,对雪豹行为学的研究与完善具有重大价值。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之称,1996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已将其列为濒危物种,目前中国是全球雪豹最大分布国,涵盖其60%的栖息地。
“雪豹交配完整影像记录于黄河源头同一地点不同时段,涵盖雪豹标记、求偶、交配等行为。”世界自然基金会雪豹项目负责人何兵介绍说,2018年至2019年黄河源头区域冬季雪豹监测中共记录到雪豹29次,影像资料共941段,并于近日完成数据整理和分析。
记者看到,2019年2月19日20时03分许,两只雪豹个体出现在相机镜头中,时而刨坑翻滚、时而嬉戏追逐;20时22分,两只雪豹开始进行交配,交配过程伴有雪豹特有吼叫声;交配用时约36秒,整个求偶过程持续约23分钟。次日7时27分许,同一地点再次记录到两只雪豹的求偶及交配过程,经过11分钟的刨坑标记等动作后,从7时38分始两只个体进行了时长31秒的交配过程。
“两组视频记录到的是相同雪豹个体。”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阿旺在分析两组视频资料后表示,“猫科动物有短时间内多次进行交配的习性,但目前对雪豹野外繁殖行为具体模式还知之甚少,这组资料是对野生雪豹繁殖生态的重要补充。”
“三江源地区是雪豹核心栖息地,但一直以来缺乏对雪豹生活方式和生存状况的全面考察。”何兵表示,开展雪豹监测在填补黄河源头雪豹信息空白的同时,也将协助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雪豹种群和黄河源区域生态保护。
据了解,此次监测中红外相机除记录到雪豹交配影像外,还记录到雪豹带幼崽画面,并捕捉到岩羊、赤狐、藏狐、兔狲等11种哺乳动物影像。中新社西宁7月18日电 (记者 罗云鹏)
-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记录种中杜鹃
-
普洱市江城县:三头象妈妈带七头象宝宝“集体午睡”
-
青海“网红饲养员”史寿军:疫情下“云吸大猫”
-
茫崖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成功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阿穆尔隼
-
西宁机场运行管理部场务队驱鸟员成功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
-
延安市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豹出没!秦直道成野生动物“绿道”
-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野生动植物王国”
-
酒泉市肃北县祁连山区现罕见豺群活动
上篇 | 媒体聚焦:进入暑期 防范水上游乐园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