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南藏区千年“巴郎鼓舞”演绎现代传承
巴郎鼓舞是被誉为“藏王故里”的甘肃卓尼藏区特有的一种年俗,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起源与古羌人的原始祭祀和吐蕃宗教法舞有密切关系。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巴郎鼓舞藏语称为“沙目”(莎姆春),跳巴郎鼓舞的场所叫“沙目场”,正月期间演出巴郎鼓舞的日子叫“曼拉节”,这一天各个村寨由男性老少组成“沙目队”(莎姆队),除在自己村里跳唱外,还要到邻村赶“曼拉节”,进行拜访、交流,共同祈祷。
莎姆传承人杨向保介绍,当地的藏族先民在沿袭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又继承了吐蕃宗教法舞击乐的样式,创造了带长把的双面羊皮鼓,作为伴奏道具。最初跳巴郎鼓舞是为了祈福、增进亲友邻里感情。如今,村民还通过跳巴郎鼓舞宣传藏族传统文化、新时代新政策等。
深夜,东道主将“莎姆队”请进本村早已准备好的农户家里,在主人家里由年长者领唱,青年者随唱,双方莎姆队对立而坐进行传唱交流与祝福,一直唱到雄鸡报晓。这时,每家每户将丰盛的节日食品及青稞酒端出来款待客人。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莎姆舞这一民间艺术奇葩,甘南卓尼官方对莎姆舞进行了挖掘和整理,自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朗鼓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藏族文化被还海内外民众关注,成为甘肃卓尼的文化名片。
中新社甘肃甘南2月21日电 题:甘南藏区千年“巴郎鼓舞”演绎现代传承
作者 南如卓玛 郑君武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南如卓玛 郑君武 [编辑:西安在线]
下篇 | 安徽乡村集市贸易:无现金交易时代悄然来临上篇 | 2018中超冬季转会窗口就将关闭 罚单即将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