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追求还是生育本能?女性读博+生娃遭遇窘途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百分之百投入学业中的攻博状态。
一位署名张艺琼的网友尽管也发表博文称不建议在读博期间生娃,但同时她也认为大家对“读博士这件事的理解有点不正常”。她写道:“(人们)觉得应该粗茶淡饭、抛夫弃子、坚守学术才值得称赞,这是造成很多人读博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
记者在其他几位女博生口中也听到了类似的观点,她们觉得,学业并非攻读博士期间唯一应该被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达成动态平衡。
比如盈依说:“我所在的学校,读博生孩子不会有人说什么,而且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边读博一边工作的情况很普遍。”
有多少人能工作、生娃、带娃、学习几不误?
盈依在美国一所“排名前200”的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现在是博士在读第三年。
29岁她申请博士时意外怀孕,而后同时拿到旅游签证和学生签证,挺着大肚子过了美国海关。
盈依的导师是一位年届七旬的教育学家,女性教育是其研究领域之一。“她认为家庭生活比什么都重要,要在学习之上,工作之上。” 盈依说。
盈依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在规则之内很讲人情”。在她怀孕的博一期间,3门课中有一门改为自主学习,而且“导师并没有分配给我太多任务,很多事情她都自己做了”。
但尽管如此,盈依还是得作出许多“牺牲”,时间、精力、体力,甚至健康……
在孩子七八个月时,照顾孩子、期末考试、租房搬家、换保姆等麻烦事在半个月内集中爆发,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我告诉自己,天塌不下来,生活一定会好起来。”同时,盈依把事情排出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做。首先自己是第一位的,必须按时吃饭,这时身体不能垮,而且要控制好情绪;第二位是照顾孩子,上午陪孩子,下午交给保姆,再出去联系搬家,处理各种手续;第三位是上课,晚上5点半到8点有课,课间她把奶挤出来,给孩子预备好; 晚上哄孩子入睡后10点多开始看书,凌晨两点多睡觉;早晨5点多起来喂奶,再睡一会儿7点多起床。
博一结束后,她将孩子送回国内交由家人照顾,博二开始“很拼命”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工作当中。现在博三,“我的进度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
李丽也在读博期间生了孩子,她觉得如果“静态地”分析女性读博这件事,或许会因为身处其中而获得一时的安全感,当然也会备感焦虑。而如果“动态地”分析,就会发现读博是可以和很多事情并行的。
李丽认为,学术标准不容掺水,但应该有适用于女性的考核机制。
上篇 | 上海中小学迎来新学年开学季 智慧教育打造互联网时代“开学第一课”